close

之前看到一則"新聞" 標題是台灣是無知國家的第三名

這個無知排名 不是識字率 不是學科成績

而是關於社會問題、人口醫療健保支出住房所有權 和宗教信仰關聯的問題

(任何調查有其限制,了解他要藉由他的文字表達的立場即可)

 

(有點離題)

但這讓我想到關於國際觀的議題

 

出國不代表有國際觀


以下是我這幾年探究相關文章分享的相關迷思  提升國際觀的方式



一、迷思一: 常出國、或是留學、遊學就會有國際觀

 

不是的,出國、留學和遊學都是培養國際觀的方式(手段)

 

但我認為缺乏以下條件(一心、二眼、三大腦),便很難建立國際觀

 

一心:: 帶著一顆尊重多元的心

 

(別人的文化跟我們不一樣,不要輕易批判、或表現出嫌惡、甚至覺得自己文化就不好的自卑)

 

二眼:: 帶著一雙觀察的眼睛

 

如果把所有的事情,都認為理所當然,便很難發現對方文化和社會的特色、習慣。

 

三大腦:: 一個反思、願意學習的大腦 ;批判思考的能力

 

前面的"一心"指的是態度,這邊指的是認知的層面,就是能夠問自己

 

為什麼對方的文化是這樣呢? 我想要知道

 

可以藉由跟當地人聊天或是上網看書查資料,得到相關答案(或是沒有答案^^)

 

 

最後,出國、遊學、留學

 

如果只跟自己人混在一起,那怎麼理解這個地方的的文化、價值觀呢?

 

應該說很可惜。

 

 

二、迷思二:不出國便無法提升國際觀

 

直接出去接觸不一樣文化的人,當然是比較直接的方式

 

但就算都沒有出國過,也絕不代表無法提升國際觀

 

以下有兩個方法

 

2.1當個國際閱聽人

 

只要願意多閱讀、聽取、觀看不同文化觀點

 

的文章、書籍、影片、電影、表演、新聞、甚至國際網友的評論

 

然後用前面提到的一心、二眼、三大腦原則

 

現在網路太方便了~

 

其實不出國一樣可以接觸到很多元的思維和想法

 

我自己很喜歡看"外國人在台灣的生活分享YouTube"

 

或是 A國人生活在B國的分享 (例如:美國人去德國的生活心得)

 

都可以讓自己不出門能知天下事

 

 

2.2 在自己國家交個外國朋友

 

對在學生可能比較容易,

 

學校裡面的外籍老師(不過通常是英美籍、歐裔),或是國際青年活動中心

 

自願擔任國際學生的服務志工都是很好的方式

 

另外,雙方要能夠討論到相同和差異點,並且有能力彼此闡述想法

 

對於國際觀的提升比較有幫助

 

 

三、迷思三:學多種語言就會有國際觀

 

這點應該比較不算迷思啦

 

學一種語言學的深,就會學到其文化精髓。

 

目前英語還是國際語言,所以提升英語口說、聽能力對國際交流有一定的幫助

 

 

最後

 

國際觀究竟是什麼呢?

 

我自己很喜歡這篇文章的解說 作者:陳俞亨(Steven)


"保持開放的心胸,勇於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與資訊,並應用在本身的文化,藉此提升自我的思辨能力。"

 

所以,其實文化歧視也是一種缺乏國際觀的表現。

 

以上分享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國際觀 出國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